2020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盘点

    2021-01-07 11:14:55           浏览数:0

 

一、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在线教学攻坚战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 停课不停学”要求,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合理调整教学安排,组织成立线上教学服务团队,为教师提供一对一辅导。开展多维度、多频次集中学习、线上答疑,累计参与教师达1500多名,创新工作模式,整合网络资源平台,广泛调动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力量,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系统构建线上教学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结合听课检查及大数据,每周开展听课工作和线上教学运行总结,形成16期《青岛农业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本专科在线教学质量周报》,圆满完成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学目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理论课程开课率达99%以上。全年开设11478门次课程,必修课9730门次,专业拓展课1281门次,文化素质课467门次。

规范实习、实践工作。合理调整实验、实习的上课时间和授课内容,保障了疫情期间和疫情常态化期间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如期开展。

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疫情期间使用超星“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使用率高,教学效果突出,学校被评为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示范基地。

二、立德树人,思政课/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出台《青岛农业大学关于深化本专科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农业大学育人案例汇编》。召开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立项建设61项课程思政教育专项,启动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计划,遴选了7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培育。获批1项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1名教师获得山东省首届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推荐3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省级评审。

三、优化专业结构,内涵建设新进展

推进专业动态调整工作,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修业年限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停招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电气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申报增设1个新农科专业智慧农业,和1个新工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扎实推进重点专业建设,继续组织做好了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自筹经费专业群,3个校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的推动建设工作;同时,推动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现代高效农业专业(群)持续发展。

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增7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组织22个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进展顺利,自评报告已通过审核,2021年认证协会将组织认证专家进校现场考察。制药工程专业向教育部评估中心提交了专业认证申请。

启动培养方案修订,打造人才培养新格局,2020版培养方案修订强化培养方案论证环节,按专家评审、通讯评审、院系审定、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审定等四个阶段组织论证,使培养方案的制订更加科学,高质量完成78个本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进一步深化产教研融合,推进校企和大院大所合作,出台《青岛农业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暂行规定》,对校企合作原则、模式、职责、培养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共建了12个大院大所联合培养创新实验班并实现招生。

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通过改革培养机制,实现优才优育。2020年招生专业共有大院大所联合培养专业12个,校企合作共建专业10个,中外合作专业4个,3+2对口贯通专业9个,3+4对口贯通专业1个,公费农科生专业4个,新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

四、科学规划,一流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着力加大一流课程建设。对农科、理科、工科、文科等各专业基础课进行视频录制,共完成2000多个课程视频,达27000余分钟,课程录制完成后课堂使用率达100%3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审核已上线“山东省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供省内高校互选课程,目前被其它高校选课达370余校次,选课学生近60000人次。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组织的“疫情防控期间优秀共享课程与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有2门优秀共享课程和6个优秀教学案例获奖。

鼓励教师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进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使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0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申报,共有118门次课程申报。

2020年,有4门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虚拟仿真一流课程3门。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持续推进,项目立项实现新突破

深入落实新工科、新农科建设我校2项新农科教学研究项目获批,这是我校第一次获得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

加强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立项,2020年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有15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批,其中重大(子)课题1项,培育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7项,获批数量居全省(含部属院校)第四,省属院校第二。

积极组织青岛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和获奖,获批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2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项。

六、积极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本科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新高考改革。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考科目要求进行大类招生;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淘汰就业前景差、市场需求不高的专业,逐步构建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与国家级科研院机构共建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创新实验班,并在高考填报指南中体现,增强了涉农类专业招生竞争力;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了招生宣传和招生咨询工作。重点做好农科类提前批、大院大所创新实验班、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中外合作专业的宣传。制作了82个教授讲专业(方向)、1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招生视频,借助各主流媒体进行推送,立体化呈现了专业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学子风采、毕业生发展。

构建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招生咨询服务新途径。疫情背景下,开通了智能问答系统,全面覆盖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全学年度接待来电、来访和网上咨询20万余次;组织了16地市,26所高中,76场线下招生咨询会,发放材料12多万份;参加了中国教育在线、新浪教育、山东教育电视台、生活帮、半岛新闻网等数家媒体的线上招生咨询和线上直播活动20余场。

各类别批次生源充足,生源质量保持稳定。在新高考和农科类专业受冷背景下,公费农科生、普通类、艺术类各专业生源质量保持稳定;校企合作录取优势明显,提升幅度较大;中外合作办学比同等学校同类别首年招生优势明显

七、坚持学生中心,扎实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完成在校生全过程跟踪评价工作,落实学校“在校生成长调查”项目。学生参与率为73.8%%,完成了《青岛农业大学2019-2020学年学生成长评价报告》。完成了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全面梳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组织校级教学督导员实施常态化“三期”教学秩序检查;完成学生评教的组织、监控和成绩发布工作,学生评教参与人数达51154人次。

八、扎实推进教师发展,师资队伍培养成效明显

积极打造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开展了2019年校级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年度考核工作,立项7个校级优秀本科教学团队,组织4名教师申报省级教学名师。

做好教师培训及助教工作。疫情期间做好培训保障,为网络教学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组织了一流专业建设要点与申报技巧专题培训会;200余名教师参加了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在线培训;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了教学管理制度解读培训;组织40余名老师参加山东省高校教师省级培训。

推进青年教师助教工作,对2019年以来新入职教师进行了工作期满考核,并启动了2020年助教考核工作。

组织教学评奖,以评促教。郑涛老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实现了我校教学比赛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8名教师在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其中2名教师获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有两位教师在该项比赛中同获一等奖;纪咏梅老师获得首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杨先梅老师获得首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教学比赛优秀奖。在山东省高校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教学类案例二等奖1项,教学类案例三等奖1项,管理类案例二等奖1项和优秀组织奖。

、扎实做好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和教学条件保障

农业科技传播方面,制作的系列科教视频《玉米籽粒形成的秘密》被“学习强国”平台选中并播出,总播放量超过10万人次;积极配合学校“四进”工作组相关工作,疫情期间制作农业生产指导视频40余个。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全年共拍摄4k高清农业科技视频资源2500G,镜头数量超过30000个,对原有标清数据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共数字化各类视频3000分钟。

积极推进教室建设,做好教学条件保障工作。助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建设了精品录播智慧教室1间;为满足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教学需要,规划建设了21间智慧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城阳校区112间教室黑板更新项目的招标工作;完成了平度校区140间教室智慧多媒体教室方案的确定及部分项目的招标工作,其中教室桌椅配套工作已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