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09:59:01 浏览数:0
各教学单位:
根据《青岛农业大学通识课程(选修)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青农大教发〔2022〕25号)(附件1)及《青岛农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青农大校字〔2023〕81 号)(附件2)文件要求,现对2024-2025-1学期通识课程(选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通识课程(选修)模块课程
(一)思政模块
思政模块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四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选2学分方能毕业。实行线上线下课程并行。
(二)美育模块
美育模块由团委美育教研室负责,学生必选2学分方能毕业。实行线上线下课程并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负责,学生必选2学分方能毕业。原中国语言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实行线上线下课程并行。
(四)计算机模块
计算机模块由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负责,学生必选2学分方能毕业。实行线上线下课程并行。
(五)英语模块
由外国语学院负责,以线下课程为主。
(六)黄河特色文化模块
教务处负责审核、维护,各教学单位均可申报并负责排课、授课等工作。
(七)创新创业系列课程
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实行线上线下课程并行。
二、通识课程(选修)其他课程
由各学院负责,不限定最低选修学分,实行线上线下课程并行。
线下课程:由各学院推荐代表本学院主要知识领域的优秀课程,打造线下通识教育精品课程。每门通识课程(选修)一般设置1-1.5学分。
线上由各学院根据附件6进行选择。
三、线上课程管理规范
(一)线上课程每个班级需配备责任教师,组建群组(QQ、微信等群)全面负责课程教学管理与服务,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16学时(含)以下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不少于1次,期末考试、过程性考核至少1次为线下考试;17-32学时(含)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不少于2次,期末考试、过程性考核至少2次为线下考试;32学时以上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不少于3次,期末考试、过程性考核至少2次为线下考试。
(二)同一门课程两名及以上责任教师的(比如:音乐鉴赏由多名教师担任责任教师),课程负责单位需指定一位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组织担任本门课程的所有责任教师制定统一的大纲,并统一上课进度、考核标准、考试难度等,谨防出现标准不一致导致的成绩差异。
(三)一名责任教师一学期开课班级不得多于5个,每班人数不超过150人。
四、材料提交时间
(一)各教学单位拟新增的线下通识课程(选修)信息汇总表(附件4)及开课申请表,教学大纲,课程简介(附件5)报教务处教务管理科。请注意,各学院已审批的线下通识课程(选修)见附件3,拟新增的课程不得与之类似;线下通识课程(选修)不得与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名称、内容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委(美育教研室、创新创业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及各学院请从线上课程备选单(附件6)中选定线上课程,并将课程信息列表(附件7、8)报教务处教务管理,如需其他线上课程资源可联系姜永进老师(58957408)。
各教学单位请于6月28日前上报材料,7月5日前将拟开设的所有通识课程(选修)(包括线上、线下课程,线上课程需同时录入责任教师)录入系统(自第4周开始排课)。
联系人:曲韵笙 联系电话:58957258
教务处教务管理科
2024年6月24日
附件:
1.《青岛农业大学通识课程(选修)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青农大教发〔2022〕25号)(附件1)
2.《青岛农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青农大校字〔2023〕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