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08:48:05 浏览数:0
各教学单位:
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关于开展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建设工作的通知》,现将我校2025年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育人关键环节、专业育人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有效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
二、申报限额及建设计划
(一)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推荐
我校省级示范课程推荐名额为6项。推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优先在历年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中遴选。
(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5年校级项目立项数将根据申报、评审情况确定立项数量。
三、申报条件
(一)基本要求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在申报截止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跨学期课程,至少开设两个学年或两个年度,其他课程至少开设两个学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注重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将课程建设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知识体系,传授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有效服务“四新”专业建设。
3.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能够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科学、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体系,体现思想性、时代性和专业特色,有效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4.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教学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遵循教学理念,体现先进性、针对性与创新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
6.课程积极推进数字思政建设,依托在线教育平台、智慧教学工具或数字化资源库等强化数字化应用,推动思政教育与数字化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思政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提升课程育人实效与传播力。
7.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授课教师应为学校专任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申报省级示范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8.普通本科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应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二)其他要求
1.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原则上应已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已获批教育部、山东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得再以课程负责人身份申报同一级别的同一门课程(同名称课程或名称高度相似课程,下同)。
3.如果申报课程与已获批课程为同一门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应与已获批课程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同,且申报书内容不存在雷同情形。
四、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请
省级、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申请人根据申报要求分别填写相应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附件1、附件2)。
(二)教学单位初评
各教学单位需按申报要求及“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原则,组织省级、校级项目初评与推荐:建议以现场评议形式开展,申报人汇报后,专家结合材料与汇报量化打分,同步质疑点评,教学单位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分别对省级、校级申报项目排序;拟推荐人按专家意见修改材料后,教学单位结合打分排序结果确定推荐名单,提交申报材料。
各教学单位应对申报人所填表格内容等严格审查把关,如发现申报材料有虚假信息,将取消申报人申报资格,并暂停申报人所在单位下一年度的推荐资格。申报成果如有涉密内容,由申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公开使用后方可申报。
(三)学校评审推荐
学校组织评审专家对推荐上报的课程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校级立项及推荐省级示范课程名单。
省中心将组织专家对各申报课程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课程取消申报资格,并核减下一年度申报限额。为确保我校推荐课程入选率,请各教学单位及相关申报人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申报材料填报及审核工作。
五、材料提交
1.申请人通过教研平台(http://qaujypt.chaoxing.com)将个人申报材料(附件1或附件2)提交至系统。
2.请各教学单位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和盖章扫描版发送至邮箱jwcjykqau@163.com。
3.材料提交时间截至11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袁振宁、赵玉婷 联系电话:58957265
附件:1.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
2.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
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10月28日